
有些人聽基督徒說不可練氣功,自己既要練氣功,那麼就不可以信耶穌,這樣的想法對嗎?
基督徒行事為人的原則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信了耶穌的人,他就是新造的人,聖經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簡單來說,人信耶穌後的生命被改變了,他的心思意念行事為人不再像過去,無論是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處事觀等都要更新,而聖經就是基督徒生活信仰的最高權威與標準,信了耶穌的人都在學習其中的教訓。
有關氣功的事,因為聖經沒有明確的記載與教導,我們可以用一般基督徒行事為人的原則去處理,其中我們常用的原則是引用哥林多前書10:23-24,聖經說:「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總意就是說,基督徒在所行的凡事上應想想是不是有益處,並且檢察一下是否造就人。原則上有益處的事都可行,不造就人的事不要去行,但踫上即使叫自己有益處的事,若不能造就人的話,我們不要去行。
collinw7j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個人花了數年時間,經數百個案的實驗印證,已經時正完成!
台灣唯一的〔河洛理數密碼開運學 =﹥生命靈數〕已經出版了!
此書~根據〔河洛理數卷一至卷六〕內的命局數理編著而成。
因此~每個人因生辰、性別的不同,而有各自的專屬開運密碼。
如果您需要,請把生辰〔國曆or農曆〕性別〔男or女〕清楚明示
此地有時間限制,恐無法詳細解說,若此地結束,需要深入了解,也可至以下網址繼續了解!我將繼續為您服務,幫您決疑釋惑!
討論區網址http://tzumu.pc-net.com.tw/forum.htm
天覺著作:
collinw7j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正覺同修會的義工都是自願的,還是立於智慧與慈悲的自願力,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一股悲憫眾生的大動力。教導我們不可思議真實了議佛法的大菩薩 平實導師、親教師菩薩與助教老師、上課在櫃台行政的菩薩、書局菩薩、禪一、禪三護持菩薩、各分組菩薩等等也都是義工。真正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護持正法、一股悲憫眾生的大動力。
佛教正覺同修會的課程為一律免費。
禪靜班上課也要一定時間[末學記得是上課一年後],才能有參加會員的資格,至於要不要參加會員也是自由決擇。要不要當義工也是自由決擇,沒有任何強迫,只是在佛教正覺同修會當義工是大家要搶著做,想參加者也不一定有辦法參加。
佛教正覺同修會是最自由的菩薩道場,來者歡迎之至,去者不追,畢竟要不要來成就自己的佛菩提道還是樓主您、網友您自己的事情;畢竟當無智離開菩薩道場還是無知之人自己去自行承擔成就道業的緩慢乃至退轉。
collinw7j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法]..來自於自己個人生命經驗的比較分別.
[思維]..意志的呈現-->要怎樣的身口意行.才會有符合自己所期待的果??
[自己]...就是認為有個可以主宰心念與身行的[我]存在.
無論,[想法][思惟][感受]....其實都是因緣生滅的現象.
collinw7j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靜坐確實可以幫我們改善睡眠品質!
在靜坐時隨著自己的呼吸,最好是做深呼吸、腹式吸呼
在靜坐的同時你可以讓自己的腦波變的平穩一點
國外卡內基美隆大學也曾經做過研究,每天花25分鐘,可以降底壓力、壓力處理表現也會變好(報導:http://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7796)
失眠分很多種~睡不著、睡不好、睡不飽
好像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狀況,但嚴重度就不一樣了!!
collinw7j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讀佛經根本沒抓重點.
比如楞嚴經卷五,卷六,有文殊菩薩代世尊評定,二十五位阿羅漢,跟大菩薩的修持方法,已評定戒律非究竟的修持方法,其中有一段
持犯但束身 非身無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獲圓通
這裡表示,戒律無法偏及一切處所,怎麼能得到圓通呢?
後來有講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為諸法門第一.
這裡就很難懂,為何講耳根圓通,楞嚴經反而要推薦楞嚴咒?
collinw7j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師著作答客問
-
菩薩的「不修禪定,不斷煩惱」
-
有關導師著作對於阿陀那識與第七莫那識的探討
-
大乘起信論原文与导师的大乘起信論讲记有一点不一
-
佛法概論請購
-
諸受悉皆是苦
-
隨重、隨習、隨憶念,這是出自哪部經或論呢?
-
精進的「不捨善軛」
collinw7j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迦佛當時就說
{此但有言說,數問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
是在說明甚麼??
此非一切法
覆:
有人說六根六境的因緣生識而緣生的五陰,不是一切法。
collinw7j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善安:
您寫道「當念頭在腦中流動 我們只是覺知與觀察 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 而不
被想與思帶著走時」,愚學想請問:
覺知與觀察(不如理如何分辨?)
collinw7j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佛陀的指導而簡釋如下:
功德是善念善行中, 無所得.無所求而來的。
它的計算單位是"心量"
是看你的心量大小而遞增的
collinw7j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出自: http://www.psirs.gov.ng
collinw7jb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